校友訊息
首頁
>新聞資訊>校友訊息

校友沈誌勳:科學視野 人文情懷

作者:  來源:溫州日報  發布日期:2015-05-07 瀏覽次數: 

  本文原載《溫州日報》2015年5月6日 溫州日報記者 李藝

   北京時間4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今年新增院士名單,溫籍科學家沈誌勳成功入選——

 


 
沈誌勳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凝聚態物理領域頂級科學家。(圖片由本人提供)

 

  [溫州時光]

  不僅是物理才子,還擅長畫畫


  “得知沈誌勳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為他高興!一生中能培養這樣的學生,是我作為老師的幸運。”4月30日下午,沈誌勳高中班主任林雄說,他已經從沈誌勳的中學同學李春蘭那裏得知了這個喜訊。而這個喜訊,在沈誌勳當選為美國院士當天,就已經在他的中學同學圈裏傳遍。

  生於1962年的沈誌勳,在溫二中度過了自己的中學時光。4月29日中午11點40分多,和沈誌勳同在美國的中學同學周敏,在同學群裏轉發了一個鏈接,告知大家:7位華人當選今年美國院士,沈同學上榜。

  消息傳到群裏後,很快就傳開,同學們相互點讚、祝賀。

  “我們都為有這樣一位優秀的同學高興,他是二中的驕傲,也是溫州的驕傲!”說到沈誌勳,他的老師和同學們對他有一個統一的印象,就是“聰明,智商高”。

  林雄當時教沈誌勳數學,他記得有些很難的數學題,沈誌勳常常能想出簡便的方法算出來,“他思維敏捷,解題速度很快。”

  不過,相比數學,林雄說,沈誌勳中學時最突出的是物理。如今的沈誌勳在凝聚態物理和複雜材料領域研究中做出了許多開創性工作,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凝聚態物理領域頂級科學家。回望當年,也是有脈絡可循。

  當時,教他的物理老師陳立明是溫州第一位省級特級教師,他把沈誌勳帶入了物理的世界,引領他發現科學的快樂,帶著他參加各類物理競賽,並在校級、市級、省級的競賽中都斬獲頭名。高考時,沈誌勳的物理成績接近滿分……談及這些,林雄感歎:“陳立明老師有很大功勞,可惜他已經去世,無法分享學生此次當選院士的喜悅。”

  在沈誌勳同學們的眼中,沈誌勳不僅僅是物理才子,他還是一個“很全麵的人”。現為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的戴旭,也是沈誌勳在溫二中高中班的同學。回憶起沈誌勳,他說沈誌勳性格開朗,不僅理科好,文科也很好。作為和沈誌勳初中即在一個學校的李春蘭,對沈誌勳的印象則更為具體:“初中時,他就是學校的公眾人物,成績拔尖,也擅長畫畫,經常看到他在學校出黑板報。後來和沈誌勳聊起來才知道,他父親讀過大學,注重教育,沈誌勳初中時家裏就指導他學習過許國璋英語。學英語,對上世紀70年代我們大多數同學來說,都是一件很超前的事。”

  
  【複旦時光】

  美好的回憶,“神奇”的轉折


  1979年的秋天來臨時,順利考入複旦大學的沈誌勳,走進了BOB体育比赛竞猜 中的恒隆物理樓。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弱冠少年的名字,會於20多年後在物理學界如雷貫耳。

  如今的恒隆物理樓三樓中庭牆麵上,懸掛著由多張人像拚貼而成的巨幅海報。這是一幅不帶文字的榮譽榜,在榜單上露臉的,均是與複旦物理係大有幹係的重要人物。當中最顯眼的位置那張和氣的笑臉就是沈誌勳,“他是從我們係走出的最優秀的本科生之一。”說到沈誌勳,複旦物理係的師生們也是難掩自豪。

  複旦時光給沈誌勳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沈誌勳在接受校友刊物《複旦人》采訪時說,在複旦,他遇見很多很好的老師,認識了很多很好的同學,生活也非常豐富。“每逢周末,上海同學紛紛回家,留在宿舍裏的外地同學便常常集結起來對弈軍棋,住我們對麵的是77級的學生,我們一夥,他們一夥,殺得不亦樂乎。”

  娛樂歸娛樂,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永遠是正業。物理樓成為沈誌勳在校期間每日逗留的地方。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裏,物理係老師們盡力開設出一係列教學實驗鍛煉學生們的動手能力。

  沈誌勳說,自己對科研的興趣是在複旦物理係形成的,當時教學實驗訓練為他打下的良好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有機會去發現、摸索一些新東西,對我視野的開拓和自信心的培養有非常大的影響。”

  本科接近尾聲時,恰逢李政道先生組織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來複旦招生,沈誌勳參加了考試。

  有意思的是,沈誌勳筆試並沒有通過,然而麵試時,考官們發現他的思維空間概念超出常人,於是破格選入。多年後,沈誌勳對少年時的朋友褚兆洪講起這個“神奇”的轉折,他自己分析:“思維空間感強得益於自幼學畫畫。”

  被選入CUSPEA後,沈誌勳還需申請一所美國大學,需要教授的推薦信。因為本科時成績優秀,沈誌勳沒有費什麼力氣便拿到了物理係謝希德和楊福家等名教授的推薦信。

  讓沈誌勳難忘的是,臨近出國前,謝希德先生還專門找到他,提醒他出國前要攜帶的各類行李,到了異國他鄉後的注意事項等等,事無巨細叮囑了一番,“就像一個家長對子女的叮嚀。”

  “謝希德先生當時既是大教授,也是校長,對一個普通學生的事情卻那麼無微不至地關心著,這體現的是對人的價值的尊重,也是複旦教給我的精神。”沈誌勳說。


  【美國時光】

  榮譽越來越多,心卻越來越單純


  在美國,沈誌勳求學、工作、結婚、生女,一步一步,走向了世界物理學科研的頂端。從2000年開始,沈誌勳先後獲世界超導實驗物理界最重要大獎昂納斯獎、美國能源部代表美國總統頒發的勞倫斯獎、美國物理學會凝聚態領域最高獎Oliver E。Buckley 獎等各項殊榮。談到自己之所以能夠在科研領域取得今天的成績,沈誌勳認為,這得益於“人文的理念和物理學的視野”。

  近年,沈誌勳雖然因為工作繁忙行色匆匆,也還是抽空回過溫州多次。2008年,我市舉辦的世界溫州人大會向他發出邀請,他答應了,卻因為臨時有事未能成行。“沈誌勳近年回溫州時,和我們中學同學也會聚聚,大家一起吃吃飯、談談天。”李春蘭的兒子和沈誌勳的女兒年歲相差不大,吃飯時,同學之間聊孩子,聊家庭,氣氛融洽。

  到了美國後,沈誌勳和褚兆洪也時有聯係,褚兆洪知道他不少情況:曾任兩屆美國能源部顧問,和他同一個實驗室工作的3個同事都是諾貝爾獎得主……“盡管他很優秀,但他言談中從不炫耀這些,為人非常非常低調。”

  科學家這種謙虛的言行,讓人聯想到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我終身從事科學研究,最大的發現就是發現科學在上帝麵前,不過是兒戲。縱觀人類曆史,優秀的科學大家往往是謙卑的研究者。他們懷著對自然、科學的崇敬之情不斷探索、發現,推進著人類對宇宙、對自然奧秘的認識。

  初到美國求學,沈誌勳就讀的學校是新澤西州州立大學,為了進一步深造,赴美一年後,他開始醞釀著轉學。美國幾乎所有的名校都向他遞來了橄欖枝,經過篩選,他在哈佛和斯坦福之間選擇了後者。

  1989年,沈誌勳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同年留校。如今的他已是斯坦福大學“保羅派格特終身講席教授”。他還擔任了斯坦福Geballe先進材料實驗室主任,斯坦福材料和能源科學研究所首任所長,並是SLAC國家實驗室的唯一首席科學家。一直關注著沈誌勳成長的楊福家教授,後來任複旦大學校長,他在多個公開場合一提及國內培養的最優秀人才,就以沈誌勳為例。

  在榮譽不斷加身的同時,科研之於沈誌勳的意義卻變得越來越單純,“科研就是一個讓知識變活的過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某件事情的人,這種喜悅很難形容。”

  不過讓沈誌勳最自豪的事,還是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這比我自己得獎、發文章還要高興。”人生仿佛一個圓,步入盛年的他,慢慢成為了和當年悉心培養他的老師們一樣的人。

  那些最初進入他的科研組的學生們,各自的教育背景是參差不齊的,當他們離開時,都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人才。

  從教至今,沈誌勳培養了幾十名博士和博士後。這些學生已經成為所在專業領域的骨幹, 活躍在世界各國的工業、政府和學術界。其中有二十多人成為國際知名大學教授,還有不少人成為國際領先研究機構的骨幹。多位學生成為高科技領域成功的企業家。

  有人問沈誌勳,用什麼方法把學生培養得這麼好?沈誌勳這樣回答,其實我隻是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真正挖掘自身的價值。我總是拿當年老師對我的態度,來衡量今天我對自己學生的態度。

 

bob会员改版 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站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bob会员改版 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請注明“來源:溫州bob会员改版 網”。
② 非本站原創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請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站聯係。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