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首頁
>教育視界>人物

霍金:曾是讓老師最絕望的學生,如何成為天才

作者:  來源:  發布日期:2018-03-26 瀏覽次數: 

 

斯蒂芬·霍金教授辭別人世,我們在對"巨星隕落"惋惜的同時,也回溯了他的成長曆程。

被人們視為"天才"的霍金,在小時候卻並不出色。在其自傳《我的簡史》中他提到:在班上,我從未混過中上水平,我的作業和書寫都讓老師們感到絕望,其他孩子4歲學會閱讀,我甚至要到8歲。

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天才"霍金,可能已經下了結論,"完了!起跑線就已經落下了!""什麼鬼,一看就不是塊學習的料。"

這些話熟悉嗎?在我們身邊,不乏這些上課容易分心、學東西比別人慢的朋友,也可能你本人學東西也遇到過困難,小時候家長甚至會懷疑孩子的智商低。

霍金的天份無可置疑,但是在他尚未展露天份之時,甚至表現的"遲緩"之時,是如何改變的呢?我們怎樣幫助別人做出改變?自己又可以從中獲取怎樣的感悟?

霍金曾說:即使身處果殼之中,我仍以為自己是宇宙之王。借用這句話,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宇宙,亦會發出璀璨光芒。

建立"價值感",永葆好奇之心

如果你本身不想學一種技能,或者認為這件事是沒有意義的,想要學好是非常困難的。這並不難理解,學習本身是反人性的,我們更喜歡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情。

霍金在學校不是傳統意義的"好學生",他不能接受學校當時填充式的教育方式,但他喜歡探索,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小霍金成長在學霸父母組成的家庭裏,並沒有背負太多來自父母的壓力和期望,一直自由地成長著。他可以什麼事不幹,盡情地沉浸在書海裏一整天;也可以脫掉鞋子,在田地裏撒野,躺在草地上和媽媽一起看星星。充滿好奇心的他還喜歡拆掉家裏的各種物件,盡管他不一定能把它們複原,但父母卻從不責罵他。

他曾回憶道:在我童年時,我的學習態度和大多數學生一樣,厭世和感覺沒有什麼值得為之奮鬥的東西。十三、四歲後我清楚明白我要學習物理,因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盡管我知道物理學太枯燥,但是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望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裏的問題。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蘊。

少年霍金保持著充沛地好奇心並且目標明確,他漸漸明白想要探索自己熱愛的事情,也得學習枯燥的公式和算法,因為這是進一步探索的前提。

心理學家肯·巴倫給出了一個公式:

動力=一係列的付出(即完成某一任務所需要的努力)+對目標的期待(即對自我效能的理解)+價值感(即事物的意義)

就像開車的時候,如果油門踩的大,汽車行駛的動力就會很大,請不要試圖抑製你的興趣和天性,因為"價值感"就是你的動力來源。

讓鼓勵成為成長的動力

不要相信速成的雞湯,成長是一條漫長而痛苦的路,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在這個艱苦而寂寞的過程中,請不要小看"鼓勵"的力量。

外在鼓勵

霍金曾赴中國多所高校演講,2016年,他在微博發文鼓勵高考生"這是你們勤學不輟的訂飯,也標誌著你們美好未來的開始,請勇往直前地追逐你的夢想。你們是下一代的大思想家和意見領袖,未來因你們而生。

霍金非常重視教育,將年輕人的好奇心視若珍寶,他作為天才物理學家,勇氣和才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在科學道路上的探索。

在美國權威係統學習方法著作《有效學習》中,作者伯澤爾談到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曆的轉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老師、父母和朋友。

"老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他們讓我形成了我在能力上低人一等的認識。一年級時,一位老師告訴我媽媽,說我最好去當一名廚師"。希望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暫時表現得比別人慢半拍的孩子,能更加幸運,能有機會得到老師的鼓勵。

我們在學習上要更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具有持續的動力。更具體地說,就是不要用"聰明"這樣的字眼誇獎人。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說明,被人表揚聰明很容易造成驕傲自滿,被誇獎的學習者就不再努力了。

所以,我們在鼓勵朋友的時候,不如多誇誇學習方法和努力態度,而不是誇獎最終結果,比如"非常努力,太棒了!""你做到這些一定很不容易!""繼續努力!"

自我鼓勵

在21歲那年,霍金被診斷患上了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6年後,病情惡化,霍金被迫坐上了輪椅。

在一次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個年輕的女記者流露出景仰和惋惜,問題也很尖銳:"霍金先生,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您不認為命運讓您失去太多了嗎?"

真是傷口撒鹽,哪兒痛戳哪兒。現場鴉雀無聲,一時間所有人都愣住了。

沒想到霍金報以"齜牙咧嘴"的一笑,在鍵盤上慢慢地敲下:"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良久,現場掌聲雷動。作為明星科學家,霍金對待生命的態度,他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和他樂天派的性格,讓他在公眾視野裏,獲得人們更多的驚歎和佩服。

再爛的環境和遭遇也不一定能讓你垮掉,但是盲目的學習辦法,自暴自棄的人生態度可以。努力學習一定會有回報,即使你在學習前期需要比別人更多時間理解,但是你會比別人理解得更深入。

 學習微調,掌握知識技能


價值感也找到了,目標也設定好了,可是如何才能掌握知識和技能呢?

很多人在工作和學習中,往往先做自己最擅長的,把最不擅長的作業留到最後,導致作業越寫越難,越寫越寫不下去。很難實現"量變到質變"。

我們的確很難對枯燥的知識本身產生熱愛,可是動力不會自己找上門來,需要引導自己積極主動去發現,並建立與自身的關聯。

伯澤爾在《有效學習》中提到了一個辦法,叫"學習微調"。這種方法主要就是引導我們調整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如你不喜歡學物理,可以試試去想:鋼鐵俠為什麼會放光波?要是超人把5噸的外星飛船一個大背跨,會發生什麼事?

再舉個例子,有個同學覺得單詞很痛苦,家人久勸他說:雖然要背2萬個單詞,但獎學金有4萬美元。按當時彙率算下來背一個單詞差不多值20元,每天強迫自己背200個,晚上睡覺時今天就又掙了4000塊,真高興。

學習微調就是引導我們通過心智力量給抽象目標賦予實際意義,可以弱化痛苦,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

在實踐中,你可以睡前問問自己:

你今天學到了什麼知識?

這個知識和你有什麼聯係?

在實際生活當中,能不能使用該知識?

靜下心來,運用這些方法,每天進步一點點。,

生命有限,但科學與奮鬥無限!謝謝你,霍金教授。


bob会员改版 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站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bob会员改版 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請注明“來源:溫州bob会员改版 網”。
② 非本站原創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請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站聯係。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