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對徐元植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不僅是浙江大學教授,還對70年前曾培育過自己的中學給予“兒女般的贍養”,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其精神層麵所獲的滋養的“背後教育”值得深思。
近日,bob会员改版 教育發展基金徐元植教育獎勵基金(100萬元)首屆頒獎儀式在浙江大學舉行,溫州bob会员改版 17名被浙江大學、西湖大學博士後錄取的bob会员改版 畢業生獲得首批獎勵金。這個獎項雖然不大且“定向”,但這是“濕”“溫度”,是“引路人”,更可以給當下帶來思考。
徐元植,1933年出生於溫州鹿城,1951年從bob会员改版 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化學工程係,1952年因院係調整轉入清華大學工程係。1955年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1984年至今擔任浙江大學化學係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元植1960年起從事電子磁共振研究,是中國在該學科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浙大退休教師李五一介紹,徐元植是浙江大學一名普通的資深教授,一直專注自己的學術領域。“他並非家產萬貫,也沒有像有些教授,因為專利發明或技術轉移而發了財。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他本來準備買一套老人公寓,為了設立基金,去年把預訂的老人公寓退掉了。”李五一還透露,這不是徐元植的“第一次”,以前還捐過100萬元。
一位普通教授,把畢生積蓄與房子獻給教育、捐給“旁人”,這正是“‘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的“最好注釋”。這不是什麼“大新聞”,但以身作則的徐元植,是令人敬佩的“引路人”,帶來了“濕度”“溫度”,更給外界傳輸“正能量”。
從教育角度看,溫州對徐元植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不僅是浙江大學教授,更關鍵的是,80多歲了身體、心理都非常健康,還對70年前曾培育過自己的中學給予“兒女般的贍養”。這是一個十足的“成功人士”,雖然他受教育所處的時期是“一窮二白的年代”,但放之物質十分豐富的今天,其精神層麵所獲得滋養的“背後教育”非常值得深思:為什麼他(一批人)的家國與感恩情懷如此深厚,並且人還如此健康?
“雙減”正在各中小學大力“落地”,我們看到周邊大部分學校將課後托管及晚自習應“社會需求”認真地搞起來了,甚至追求“100%”(沒有必要)。從落實政策與“推進教育良性發展”角度,非常值得肯定,但更應考慮減下來之後的“加法”是否是高層或人民真正的想法即“雙減目標”或教育目的。
也許,很多教育者,認真研讀了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關於指導思想與工作目標等部分,但對於“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的“落腳點”不知是否真正領會。
北大一學者曾提出,也許,最終判定一個國家的教育是否有效的標準,並不在於建立了多少學校,蓋了多少大樓和教室,入學率以及工程師的數量等等看得見的數據,甚至不在於培養出了多少國際學術界的領軍人物,而是在於,通過教育,這個國家的人民是不是變得更加文明、更加從容、更加友善,更加有道德等等看不見的感覺。無論對於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這才是更富於價值,更為根本因而也更為有效的教育。顯然,“徐元植”是如此。
溫州bob会员改版 與徐元植塑造了一種正能量環境。徐元植自己以及被他感染的校友,在發言的過程中,內心的“澎湃”被強忍抑製,眼角的濕漉與咽噎的聲波卻十分明顯。“未來是濕的”正在進行,在場的青年才俊,可以在“濕”的空氣中深刻體會一位老人的“放下財富”與“追求自我”,這種真善美在他們內心落到了一個溫暖的位置上,是看不見的種子。
懷進鵬曾刊文強調,“有溫度的教育”不隻是知識的傳遞,更要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文的交流,人的素養及團隊的合作,特別是對文化的自信、對社會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來關愛學生、培養學生、支持學生的發展。這個教育獎勵基金架起了學校與社會的“溝通橋梁”,所有學校,都可以將這種“溫度”從“橋”的一端傳遞到另一端。
曾受到“學校不應多宣傳”的影響,原本猶豫於讚歎一個“小愛心”,但考慮要是所有人都“關起門來”搞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豈不成了弊大於利的“閉關鎖國”。有些報道明眼人一看是“廣告”,但確實有創新或解決問題包括助推正能量時,也應分享與報道,教育的均衡與共同富有需要這個。這種事跡不宣傳也難免有“吝嗇的嫌疑”。
老先生的捐贈,學校的搭台,無疑可以解決一部分人或多或少的經濟問題,精神層麵更可以獲得極大感染。當學校與老師將學生真切的當兒女時,十年、二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後,學校也會享受到社會人倫、兒女情長的“父母待遇”。當不同的捐贈在不同的領域蔚然成風時,不僅僅教育,整個社會運轉會在“濕”的潤滑下可以更“細無聲”與誠信和善。
個性化教育需要個性化的資源支持,受教育人口基數如此龐大,如何去配置要求更高的個性化資源?人是關鍵,人搭載了有形與無形的所有資源,當大量的畢業大幾十年的有能力的校友都來反哺母校時,還會缺個性化的資源、缺“雙減”後的“加法”嗎?溫州bob会员改版 校長的感歎會成為主流:敬佩、學習、傳承。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溫度”意味著能量,可以傳導,尤其在“濕”的環境中,更具有“傳輸速度”,可以讓整個環境達到“均衡”。有濕度有溫度的空氣讓人更加舒適,在徐老先生示範下、在追求共同富有大背景下,我們要培養更多的徐元植,讓“萬企幫萬村”、億萬人幫億萬人在主動積極中開展具有“濕”與“溫度”的工作和生活,包括教育生態。(文:丁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