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退休物理教師、校友陳立明先生入選“最美溫州人·百年甌江楷模”候選名單,被推薦為“傑出建設楷模”。陳立明先生一生兢兢業業,始終堅持奮戰在教學第一線,從教46年,在培養出大批優秀學生的同時,也真正踐行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師者誓言;而與此同時,他的教育人生也與新中國的教育發展同頻,成為新中國教育事業實現偉大飛躍的參與者、奉獻者與見證者。
建國初期成教研——有召必應,治學嚴謹
解放初期,陳立明高中畢業後,響應黨的號召投身到教育事業中。1949年,他在平陽鼇江小學任職,後於1950年轉到溫州二中(現bob会员改版 )擔任物理教師,直至退休。他在凱洛夫教育學和蘇聯中學物理教學法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特點,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獨特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已近耄耋之年的兩位學生在回憶陳立明先生時說:“他是我們的老師,也是高中班主任。我們師生之間,大家親如兄弟,情誼深深。1956年那次高考,我們班共有50位同學,結果考上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名牌大學達14人。”
陳立明先生在科研上同樣出類拔萃。在近半個世紀的教育和教學活動中,陳立明老師撰寫發表六十多篇有關教材教法方麵的專著和論文,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起到推動作用。
改革開放促新風——開創進取,碩果頻收
嚴謹的治學態度、精深的專業知識、開創進取的精神使得陳立明先生在教學方麵取得豐碩成果。1979年春,陳立明老師輔導的五名學生參加省物理競賽,滿載而歸:其中沈誌勳(現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獲全省第一名,陳景華第二名,兩人均獲一等獎;黃捷二等獎,葉建設和葉向丹三等獎。溫州二中獲省物理競賽團體第一名。同年,陳立明先生被評為浙江省首批、溫州市首位特級教師。1986年,因為突出的教育教學成績和厚重博遠的育人情懷,陳老師榮獲“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稱號,並被授予人民教師獎章。
世紀末年續教誌——延續熱愛,盡獻餘熱
當陳老師60歲那年,應按政策退休時,他家門庭若市,電話鈴聲不斷。不少民辦中學、高複學校的負責人慕名而來,開出高薪聘任。陳老師一一拒絕,不為金錢誘惑,繼續在二中任教,他不舍得離開這個他一直堅守的講台。直到1995年,因為身體欠佳,才不得不離開,將他為祖國教育事業奉獻的時光定格在46周年。
2000年,陳立明老師入編《中國教育專家人才名典》,他為人師表的德行和學者的風範將持續影響一代又一代新世紀的師者,引領他們堅守初心,薪火相傳。
歲月更迭延師情——三代情緣,薪火相傳
陳立明先生不僅在教學上碩果累累,助力一批又一批學生成才,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純粹的育人情懷也深沉地影響了他的孩子們。受父親的熏陶,陳立明老師的三個女兒從小就種下從教的種子,以操翰潑墨為樂,最終學有所成。學成後,幾位子女繼承了衣缽,樂育英才,弘揚教書育人之風。大女兒陳晶晶現任教於溫州市上陡門小學,小女兒陳亮亮任教於溫州醫科大學,二女兒陳永寧則回到母校(現bob会员改版 )任職,三姐妹都在教育行業努力工作著,真正實現了小時侯父親對孩子的期盼。
陳老的三個女兒先後在bob会员改版 (時為溫州二中)就讀,在校時跟從父親學習,陳老於她們而言,既是父親又是老師。在陳晶晶的童年記憶中,“每天早上醒來睜開第一眼看到的是父親伏案寫作的背影,晚上則在父親唰唰的鋼筆聲中進入夢鄉”。陳老師認真嚴謹、堅持不懈的學習與工作態度,給子女留下了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歲月更迭,滄海桑田,愛教育、愛學生、專一行成為這個家族的精神信仰,也從家族中走出了眾多教育人才,薪火相傳。陳立明先生的外孫吳雨澤(於2012年—2015年就讀溫州bob会员改版 ),因童年時外公拿三棱鏡帶他體驗七彩光、玩吹肥皂泡泡的遊戲,而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後在日本九州大學求學,專攻宇宙工學能源動力方向,也萌生了走上杏壇的期待。
海壇山麓的樹蔭曾見證陳老師勤育桃李的汗水,滾滾甌江的濤聲曾記錄陳先生“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情懷。時間過去了,但他留給子女、留給學生的,卻是無數寫在靈魂裏的詩篇。這些對治學的嚴謹與勤勉,對學生的真摯與赤誠,都將永遠銘刻在bob会员改版 人的心上;而他的家族與bob会员改版 的三代情緣,還有那些深深淺淺的師生故事,都將串聯成一本厚厚的曆史,永遠寫在堅守教育初心的時代潮頭。